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巧妙转换
在我们工控行业中,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的应用可是相当广泛。它通过用户程序(软件)替代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(硬件),这就好比把一大堆继电器和接线板浓缩成了PLC这个神奇的“黑盒子”。想象一下,PLC就像是拥有无数“软继电器”和“软接线”的大集合,而用户程序就是用这些“软接线”把“软继电器”和它们的“触点”巧妙地连接起来,形成一个高效的控制电路。
一个生动的例子: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
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转换,我拿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起动运行的电器控制系统举个例子。在这个系统中,输入设备SB1、SB2、FR的触点构成了输入部分,而输出设备KM则是系统的输出部分。
如果我们用PLC来控制这个电动机,那么主电路保持不变,只要把输入设备SB1、SB2、FR的触点接到PLC的输入端,输出设备KM的线圈接到PLC的输出端,就构成了一个全新的PLC控制系统。而原来由继电器完成的控制功能,现在全靠PLC的用户程序来实现。
深入理解PLC的“软继电器”
输入设备SB1、SB2、FR与PLC内部的“软继电器”X0、X1、X2的“线圈”相对应。这些“软继电器”能够根据输入设备的状态来改变自己的状态,把外部的信号转化为PLC内部能够识别的信号。而输出设备KM则与PLC内部的“软继电器”Y0对应,由Y0的状态来控制KM的工作。这些“软继电器”就像是PLC内部的开关,能够根据程序指令来控制外部设备。
所以,PLC的用户程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:如何用这些输入继电器X0、X1、X2来精准地控制输出继电器Y0。当控制需求变得更加复杂时,我们还要在程序中加入辅助继电器、定时器、计数器等“软继电器”,以满足各种控制需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PLC中的这些“继电器”并非真实的物理继电器,它们实际上是存储器单元的状态。当单元状态为“1”时,相当于继电器接通;单元状态为“0”时,则相当于继电器断开。因此,我们形象地称之为“软继电器”。